太極,太極拳,太極班,陳式太極


太極拳學習筆記
 

四、忽雷初現

 

一招二圈三身轉,四分五勁六骨節,七起八落九自遵,十朝層層往上進,

折顫騰挪抖彈閃,形抗五岳壓三峰。

 

<忽雷功法精要>

 

2006/01/04

老師教老架至第二單鞭,便開始教導忽雷架初架。

 

老實說,老架和忽雷架有所不同。單就拳譜而論,忽雷似乎取消了原本老架一路的護心拳(獸頭勢)、旋風腳、小擒打和白猿獻果各式,但加入一段(第57式金剛搗碓、58式懶插衣、59式合手、60式舖地基、61式彈花錘、62、轉臉指襠捶、

63式金剛搗碓、64式懶插衣),中間第61式彈花錘,均未見於現在流行的老架、新架、小架、一路、二路,就招式形態而論,則接近二路的裏鞭砲。

 

另一方面,若仔細比較陳氏忽雷架,陳清平公長拳十三勢和陳有本公二套小架的古老拳譜,三譜均有這一小段在指襠捶和單鞭中間,招式和名稱雖已演化不盡相同,但從整體拳譜的結構來推斷,三譜應該是一脈相承。而忽雷架拳譜可上追至陳有本老師的年代,當無疑問。現引用王嘉祥老師所著陳氏太極拳研究中所載陳清平公長拳十三勢拳譜和陳有本公二套小架拳譜玆作參考。

 

看老師示範忽雷架,和老架有明顯的不同。忽雷架的拳架對旋腕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那種旋腕就好像有一隻秒針放在手腕上,它指導著有掌和手指的纖巧旋轉動作。另一方面,忽雷架亦有著明顯的高低起伏。那不是簡單垂直線的升降,而是一種波浪形式的推進模式。這個波浪可不是随處亂竄的。感覺上,它包含了開放和閉合式的圓形運動軌道,有起有伏,有開有合(真的有一式叫「合手」)。老師說,忽雷架尤其注重升沉導引的功法,故練習的時候會辛苦一點,但是腳力卻會增長得很快。所謂百病皆由腳力衰,陳氏太極拳非常重視鍛練腳力,忽雷架對腳力的要求尤甚。雙腳腳力連貫丹田,丹田容易充氣,丹田氣滿,如此便容易做到丹田內轉,進入發勁制敵的地步。

 

老師說,由陳慶雷師公口傳,得知忽雷架是陳清平老師繼承陳有本老師的小架之後,啄磨數十年,晚年獨創一格的練拳方法,拳譜雖然和小架大同小異,但發勁的方法已進入另一個層次,需配以適當的內功調息方法,才可氣走丹田,內勁撞通骨節,長短勁力連綿不斷一閃一閃的打出來,腳底下猶如抹了滑油,盡卸內外諸般交錯的壓力。若非由師父親授內功要訣,一般學人是不能單憑看看拳架的演譯就能做到的,所以忽雷架被喻為秘傳太極拳,可不是隨便亂說的。

SHARE

                                                                                  righ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