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疾風知勁草
不即不離,不沾不脫,接骨逗榫,細心揣摩<葛手論集(陳鑫)>
2006/05/02
雖然今晚天氣非常壞,但是一眾師兄弟還是到了浸會大學李作權大道的平台練拳。真的很大風!應該是三號風球,風力把平台上的垃圾筒也吹翻了,不過一大班師兄弟冒著風雨到來,大家也笑了。那是一種純真的熱誠,估不到竟沒有被時代巨輪淘汰,還存在人心之中。
後來,風太大,老師帶領大眾退到平台下面大學餐廳後門空地練拳避風。老師見到時間還早,便教我們推手。老師說,坊間流傳的推手有很多種,有推平圓、推立圓、定步推手、活步推手、走大捋…等等。他打算只教一種,就是活步推手。如果將馬步調低,便是走大捋,老師認為推手練感應、練反應、練纏絲,是一種超過單人拳架的鍛鍊,應該認為地學習,但不應沉迷在推手的攻防遊戲之中,而忽略拳架點、線、面、角的要求,以為推手中不需要注意這些東西。老師說,推手對拳架是一種實踐性的理解,會幫助我們把拳意練上去。沒有拳意,拳架便是空的,不過若然夠恆心,肯練低馬,得到一身功力也是一件好事,所以就算不明白師傅所授的拳意也不一定是壞事。相反,拳架不正確,光是追求推手中的拳意,拳意沒有拳架作為支撐,又怎會不在發勁的時候便扭傷自己呢?老師說,推手和拳架要一起練,不需要介意拳架還未練熟。有時練推手,以拳意去領會拳架的結構也是可以的,相輔相承,學習的效果會好一些。
我學拳其實是為了舒緩腰骨、膊頭和膝頭的痛症。當老師說了這個拳架拳意相輔相承的道理之後,我便以練得一點功力為目標。我認為拳意當由年青力壯的師兄弟去學習,所以便對老師解釋推手的內容,水過鴨背,敷衍了事,隨便推推便算。這裏雖然寫得漂亮,其實我是推得錯漏百出。大師兄見我推得太不像樣了,便過來和我推手。推著推著,我看見他也嚴肅起來。他想了一陣,告訴我推手要「摸掙」。他說我推手,左手不會摸他右掙,摸掙之後便是我的雙手配合捋他的右臂,右腳順便退一步,他便會隨著我捋他順勢進一步。之後,他會收回自己的右臂退一步返回原來的地方,這時我便應該跟著他進一步。
老師看見我們在練推手,叫我第一步要學兩人動作配合,放鬆身體,讓身體的關節活起來,不需要推到好像機械人一樣,使用力量鎖住關節,以為自己頂住對方捋不動你的身體,便是拳經上提到的「使己立於不敗之地」。首要是放鬆身體,順著對方走位。最初學推手,不用太介意動作的技擊性,反而放鬆意識「順走」是很重要的。
冒著三號風球練推手是種十分難忘的經歷。最後,連空地擋雨的伸縮簷蓬也給吹得倒下來。老師宣佈立即下課。其實沉風大雨,一把小小的伸縮傘又有什麼用呢?一路走到地鐵站,雖然全身濕透,但心裏反而有一團火在不知不覺間燃燒起來。我知道,對太極拳的興趣己經燃點起來,不會中途而廢了。
2006/08/23
一貶眼,已到了八月下旬,剛巧這天今日老師休息,伍師兄,蓮師姐和大師兄帶領大家操拳。之後,大師兄和伍師兄示範定步推手,一推便推了五分鐘,推得非常快,實在看不清他們動作的細節。伍師兄個子不及大師兄高大,換了別人推手經驗不足,就會傾向抬高雙手,或者被大師兄摸掙,把身形帶向後仰,又會很容易被擒住或摔倒。但是,五分鐘過去了,伍師兄始終穩住推手的正確位置和姿勢,不俯不仰,雙手守住面前的圓圈。而大師兄亦守住自己面前的推手圈,沒有被伍師兄吸扯向前俯跌,只是馬步稍為坐得低一點,調較至和伍師兄相約的高度而己。推手氣氛熾熱非常!大師兄和伍師兄最終平手,和氣收場。
2007/08/06
這天,蓮師姐和輝師兄忽然練起活步推手。他們一開始便走活步通場走,而手法以練纏絲為主,推手速度也非常快。他們互有攻守,纏絲以摸掙、擒腕、摔跌為主,防守則以鬆肩墜肘、擠靠按、身法靈活走位為主。兩位師兄師姐完全不用如野馬分鬃等的招式攻擊,只純粹以走圈來較量推手聽勁功夫,如果其中一方走位不夠靈活,便會被卡住,那即是被擒住了,或被摔倒了,勝負分明。這是師兄弟之間的切磋和情誼。這次輝師兄被卡住了兩次,蓮師姐走失位一次,蓮師姐技高一籌。
看完師兄和師姐推手,主觀上覺得自己不可能學得到這個水平,故此亦無細心推敲當中各個動作的含義。大師兄後來再和我解釋一遍,這個推手要有掤勢,不過不可用僵硬的死力頂著對手,便以為是掤。掤的確很深奧,作為四正手(掤、捋、擠、按)之首,所有的招式都一定要有掤勢,那是一種由不屈不撓的精神具體示現的氣勢動靜,好像風中勁草一樣,雖然在颶風中被吹得左搖右擺,卻不會卑躬屈膝給人家低頭,強風雖強,竟不能將小草拔起起,強風過後,小草仍然屹立,關鍵在於掤中有卸,處處留有活路。可惜我始終都不能領會其中的意義,心裏實在不好意思。